
-
-
2024-10-12
查看更多>> -
-
2022-11-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更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也应该看到,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从实践来看,数字经济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支撑和生产组织形式重构,实体经济则能为数字经济提供应用市场和大数据来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对于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既能提升生产效率,也能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为企业迈向产业中高端打开新空间。数据显示,这十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因此,数字经济完全能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能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从而形成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比如,京东作为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持续加大数字技术投入,推进供应链和互联网相融合,探索出一条“链网融合”的新路径,实现了货网、仓网、云网的“三网通”,不仅有效保障了自身供应链的稳定可靠,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启示我们,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能产生商业价值、产业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数字技术极大拓展了生产要素流通的空间半径,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这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比如,通过搭建官方主销渠道、共建地标使用标准以及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能够为一个地方的农产品打开全国大市场,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供应链向下沉市场的延伸,则有利于农村消费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消费升级。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这同样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向未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查看更多>> -
2022-11-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这为人民美好生活描绘了新愿景,也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养老与家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努力推动养老与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养老家政产业迎来机遇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养老和家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新发展理念在国内构建并重新定义养老和家政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新发展格局,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手段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可以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供支撑;以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提供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产品与服务,包括智能老年辅具、老年日用品、智能康复、智能护理等老年福祉产品,在满足中国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必将融入国际养老与家政产业格局,从而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国家为养老与家政服务产业出台了多个前瞻性利好政策。从今年十月起开始开展全国城市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社区周围建设便利店、菜店、家政网店、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站等,将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同时将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未来养老托育、家政保洁将链接社区周边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每人每年只要缴12000元,养老金如何投资由个人决定,而且达到一定条件就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不仅是对个人养老的保障,也使养老事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长护险已在全国49个城市展开,1.45亿人受益。未来将在完善的基础上出台更加亲民惠民的保险政策。 还有一个利好消息是,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文强调,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2022年力争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药技术服务提供和重要设备配备,按照相关诊疗标准指南等规范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这是用中医中药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些好消息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年轻人未来人生,特别是老龄人生的暖心规划。作为民营经济人士,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争当新时代劳动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让老年人有尊严地走过余生 国内中小制造企业已成为欧美日韩老年福祉制造业企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一部分,如能将养老智能制造纳入“专精特新”范畴,将真正推动养老与家政产业体系现代化。 目前数字化、信息化的老龄智能用品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点,比如,智能生活辅具、智能康复设备、可穿戴式产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机器人及类机器人设备、娱乐设备等。同时,要进一步促进医疗健康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比如: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便捷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让智能化产品适老化,让适老化产品智能化,将助力养老智能制造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让老年人有尊严地走过余生,还在于家庭成员和养老从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与心灵关爱。养老与家政服务业要将“敬老爱老”理念融于行动中;同时需要广泛宣传养老与家政从业人员行业模范,使其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收入稳定的职业。 发挥工商联组织和商协会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发挥工商联组织和商协会作用,推动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网络化、定制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线上线下人才培训体系和数字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让现场招聘、信息发布、线下培训、劳务派遣等传统服务业态,转型升级为数字化在线招聘、灵活用工、背景调查、人才数据分析整合、人才数据管理等数字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对于养老与家政服务业培训来讲,要充分利用工商联对于养老与家政行业联合指导的地位及民营企业规模优势、机制优势、技术优势等,与有条件的大学、中专、职校等院校合作,建立系统的职业中专、大专、大学、硕士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体系,使养老与家政服务管理人员在学业上有上升通道,服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踔厉奋进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我们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养老与家政服务委员会轮值主席、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新华锦集团监事会主席)
查看更多>>
|